获悉,10月12日六安市发改委发布《六安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文件指出,增强电力系统供应保障能力。积极争取政策“窗口期”,谋划推进华电六安电厂三期等支撑性电源项目。加强煤电企业电煤保障,提高火电供应保障能力。继续实施火电灵活性改造,提高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鼓励开展快速启停改造。
2.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2020年底,全市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达304.3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是2015年底的3.44倍,占电源总装机比重达69.7%,比2015年底高34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装机规模达206.8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达13.5万千瓦,生物质能装机规模达25万千瓦,水电装机规模达59万千瓦。2020年底,全市各类型机组发电量达97.6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类型机组发电量36.9亿千瓦时,占全类型机组发电量比重达37.8%;其中光伏电站发电量达16.6亿千瓦时,风电机组发电量达2.5亿千瓦时,生物质能机组发电量达8.
目标到2025年,能源消费强度和煤炭消费总量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70-190亿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780千瓦时/年,电力装机规模突破66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55亿千瓦时。城乡供能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城乡供电质量差距明显缩小,全市城网、农网供电可靠率分别提升至99.98%、99.9%。
也是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阶段。制定本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六安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开创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时期,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加快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安徽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69.5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7%。财政收入达到231.4亿元,年均增长10.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9亿元。工业领域“积树造林”“老树发新干”工程取得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增长,总量达到935亿元,年均增长10%。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277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2%。市场主体迅速壮大,2020年底“四上企业”达到1997家。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产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氢能产业领跑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六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全国首台自主技术氢燃料电池电堆成功下线.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增强。“十三五”期间,完成110千伏及以上主网基建投资35.78亿元,主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新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13座。建成六安-霍山、合肥新桥机场-金安两条天然气通达线,天然气金安-叶集-金寨联络线完成全线管道敷设,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加快推进。建成中石化合肥-六安成品油管道支线万吨)。金寨抽水蓄能电站累计完成投资41.9亿元、投资完成率55.9%,霍山抽水蓄能电站完成预可研并通过水规总院初审,开工建设国内首个兆瓦级氢能储能项目、全省首个天然气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