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墨尔本都在开展诸如社区农园、食品合作社、农夫市集,以及食物银行和食物救助等探索实践。在过去10年里,可持续食物运动又积聚了崭新力量,涌现出若干新探索,以推动食品体系的改变,比如,通过在线网络平台和破除监管界限,以扩展食品分享的新形式。
墨尔本的超市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由若干大公司所有,这些公司主导着生产、分销和零售领域,掌握着生产何种食品、在哪里生产、以什么标准生产、以什么价格出售、出售渠道等控制权。
墨尔本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海岸,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城市。大墨尔本地区人口超过400万,预计2050年将在700万到800万之间。多样化的土著居民、英国殖民历史以及大量外来移民,带来了文化和语言的高度多样性。截至2018年,墨尔本已连续7年入选全球宜居城市前列。
在食物链条中,我们寻找适合种植食物的此外,也导致澳大利亚农民的生活并不容易。也出现不少与食物相关的健康问题,难以买到价格合理的新鲜食物。
3000英亩计划,源自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在城市环境之中,如何改善人们对健康新鲜食物的获得?
每月有64万余人寻求食物救济,其中超过4万人无法得到任何帮助。在更多的地点,却有约50%的食物被浪费。“3000英亩计划”的宗旨在于,让食物种植成为健康且具韧性的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包括肥胖的多发、食物沙漠(注:一些偏远的地区及农村由于远离大型百货公司、超市、购物中心,随着墨尔本人口的增加,正如其网站主页上所列:“3000英亩为了促成更多人在更多地点种植更多食物而提供服务。种植更多的食物。预计所需食物将增加60%。以墨尔本所在的维多利亚州为例,极端天气、农业用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等,而被称为“食物沙漠”)以及饥饿等。除了要满足超市需求,遇见更多的人,
解决方案并非为人们提供食物,而是释放出城市中沉寂的地块,供市民自行种植食物。墨尔本市有大量未经使用的空间,既有街头巷尾的小块土地,也有大片闲置的停车场,还有公园和大块待开发土地。这些空间均有潜力转变为充满生机和生产力的开放空间。
在SHARECITY100数据库中,墨尔本排第三,已有144项城市食物共享行动,其中10%涉及作物和种子共享,24%涉及食物共享,4%涉及堆肥共享,3%涉及工具共享,15%涉及土地共享,3%涉及厨房空间共享,28%涉及知识和技能共享,13%涉及同餐共食。
食物共享,强调共有食物、共同开展食物生产,以及共饮共餐。共享之物既包括原材料(比如作物),也包括产品(比如经过加工的食物制品或工具和烹调器具);既包括服务,也包括能力(知识和技能)以及空间(比如场地、园地、厨房等)。
“3000英亩”是一个以馈赠的方式,分享土地、知识和技能的非营利网络,自2014年以来,就致力于破除城市农业的障碍,为社区赋权,使其掌握种植新鲜健康食物的技能和知识,并把未经使用的土地转变为社区空间。
日本2018年度设计大奖( Good Design Award 2018)授予了“寺庙零食俱乐部”项目。因为看到单亲母子饿死的新闻,日本知恩寺的和尚开始将信徒供奉神明的食品送给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们,4年多来,一共有975所寺庙和392个地方团体加入该项目,每月约9000个孩子获得援助。这一项目与珍爱食物有关,在让人感到温暖的同时,也不禁让人思考:如何让食物得到应有的尊重并物尽其用?全球是否有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