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的中国|熟悉的年味回来了未出现第二波感染高峰订单处理中排队人数超过余票张数

值得注意的是,与村卫生室、镇卫生院等基层医院相对轻松的氛围不同,春节期间,市、县(区)的一些综合性医院仍承受不小的压力,很多医护人员需坚守岗位,继续奋战在工作一线。

感染者减少,就诊患者减少。对于这一变化,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

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大家不再有恐慌心理,这可能是春节没有出现疫情高峰的主因。一位医生表示,疫情对大家的影响也很小了。病人来了我们还是应收尽收。

春节前曾有一种担心:返乡潮来临,全国疫情或反复,甚至可能出现第二波感染高峰。

发热门诊(诊室)方面,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到6.3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7.8%。 其中,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5.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4.6%。

据中疾控官网此前消息,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这个除夕远比之前“清闲”。经过第一波感染高峰以后,由于周围人基本都感染过并康复了,他认为,每天依然接近40不少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该院急诊医学科一直是医院最忙碌的科室之一。从去年12月下旬到今年1月中旬,但还得撑着。呼吸科的门诊量较前一段时间有所回落,位于重庆的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下称西南医院)的医护们严阵以待,1月21日,有时候值夜班眼睛都抬不起来,急诊医学科每天收治的病人数量都超过600人。除夕,人群已经普遍具有了抗体,”作为西南医院的第一道防线,”郑玉说,“临近年关,即使最近来就诊的患者数量有所下降,

伴随大量人群返乡,熟悉的年味也回来了:乡村公路、集市上出现了拥堵,烟花鞭炮声不断,结婚、生日、进房等喜事都办了起来……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洋溢着热闹祥和的春节气氛。过年,免不了人口流动和聚集聚会,但现有的公开信息显示,暂未出现之前担心的第二波感染高峰。

“上个月26号-30号,是接收病人的高峰期。”怀来县医院呼吸科医生郑玉(化名)记得,“最高峰的时候,该科一天收治了56个病人。收治的病人中基本没有年轻人,都是老人,多数伴有并发症。那几天急诊每天的接诊量大概有200多个,比平常高出去好几倍,而且都是呼吸科的病人。呼吸科门诊一小时就能挂100多个号。因为原有的病人没治疗到一定程度出不了院,病床一度非常紧缺。”

临近春节,感染新冠的病人在好转后陆续出院,位于河北张家口市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以下简称怀来县医院)住院部空出来的病床变多了。1月18日中午12点,68岁的陈力福(化名)站在住院部10楼的窗户旁向外眺望,再过两天他就会出院回家。冷风从窗户缝里窜进来,但中午的阳光也强烈,陈力福并不觉得冷。可以回家过年了,他觉得后面有盼头,“就盼着春暖花开吧,这疫情就过去了。”

春节期间,澎湃新闻()探访了四川、安徽、河北、宁夏、贵州、重庆等多地的医院、镇卫生院、乡卫生室等发现,相比去年年末的第一轮感染高峰,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感染者明显减少。

春节里的中国|熟悉的年味回来了未出现第二波感染高峰订单处理中排队人数超过余票张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