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行政处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不能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行为。“部分KTV通过餐饮店的形式逃避法律的规制,少数未成年人想找工作或者急于赚钱会产生错误的认知,作出错误的选择。”郭静认为,辖区音乐餐厅之所以出现超核准范围经营KTV等娱乐项目的行为,与行政主管部门怠于履职有关,遂立即向检察长汇报,作为公益诉讼线索立案调查。
音乐餐厅究竟是KTV还是餐厅?或是两者性质兼而有之?如果是两者性质兼而有之,就必须在取得餐饮经营许可的同时取得娱乐场所经营许可证,而后者是严禁未成年人入内的。实际上,不少商家就是看中了音乐餐厅定性不明的漏洞,以餐厅名义经营KTV。
但仍在正常运行,种种迹象表明,怎么会没生意?是调查的动静有点大?还是有其他原因?进一步调查发现,歌舞娱乐场所是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这里隐藏着大秘密。我们必须马上行动,”更令人惊讶的是,”祥符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郭静当机立断,既然发现了未成年人进入KTV进行有偿陪侍的线索,如果知道他们是小孩,清除这颗毒瘤。有的包间内还遗留着没来得及收拾的酒瓶、果皮等物品。还没有来得及登记身份信息,“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小月(化名)欠我们钱,又没钱还,我俩就带她去KTV做陪唱挣钱。”2022年1月,开封市祥符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拘禁案时,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小蒙(化名)向办案检察官如实供述道。
作为叠加了KTV、餐饮双重元素的新兴产业,音乐餐厅受到消费者欢迎。但是,未成年人随意出入此类场所、未成年人在音乐餐厅从事有偿陪侍等问题的出现,令人担忧。
小蒙的话让办案检察官不由心惊:未成年人有偿陪侍问题一直是检察机关关注的焦点,有些检察院对于此类现象开展了相关法律监督行动,没想到祥符区也发生了这种情况。为了证实小蒙的供述,检察官马上提审了另外一名涉案未成年人,二人说法一致。
“你们与原来的KTV是同一家店吗?”“既然是餐厅,请带我们看一下后厨。”“请你们出示一下营业执照。”……3月21日晚上11点,公安民警和检察官一起调查了小蒙供述的那家KTV,发现KTV早已改头换面成音乐餐厅。从营业执照看,该商户经营的是茶餐饮店,经营范围为餐饮服务、小餐饮、食品销售,没有取得娱乐场所经营资格。但是,店内依然是一个个KTV包间,话筒、点歌机等一应俱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厨房。
提起音乐餐厅,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音乐+餐厅”的文艺气息。殊不知,有些音乐餐厅的表象之下是“娱乐至上”的本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看似普通的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就发现了辖区部分商户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假借音乐餐厅之名从事歌舞娱乐经营,且容留未成年人进行有偿陪侍的线索。
“我们这儿确实有陪唱,就是为了让店里生意好些,但陪唱的人绝对是成年人。”……
“你们检查的这几个服务生都是新来的,深夜正是娱乐场所的黄金营业时间,包间里面顾客稀少。我们肯定不会要的。部分包间内点唱机虽为无声状态,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开始进行调查。
鉴于餐饮服务业的主要监管部门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KTV服务属文化行政部门
经过深入调查,公安民警和检察官发现,辖区内的多数音乐餐厅都是以从事餐饮为幌子,实际经营KTV娱乐场所,不同程度上存在未成年人在店内做服务生的情况,还有个别音乐餐厅容许未成年人从事有偿陪侍活动。公安机关调取证据,作出了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的处罚。